繁体版 简体版
180TXT > 科幻 > 文明破晓 > 第648章 政冷经热(十一)

在中国以及日本得到了相当高级别的私下接待,卡尔教授觉得自己在朝鲜应该也能得到不错的接待。然而到了朝鲜之后,只有刚建立2年的朝鲜科学院院长尹泰达带着不冷不热的神色接待了他。除了最基本的友好问候,尹泰达又问起卡尔教授,此行的目的何在。

卡尔教授在朝鲜待过一段时间,看到对方这反应,就知道对方完全不欢迎自己,却不明白对方为什么会这样。尹泰达院长也没问太多,交谈几句后就问道:“卡尔教授准备什么时候离开?”

被这么问,卡尔教授明白了朝鲜官方并不欢迎自己。既然对方如此态度,卡尔教授只能答道:“等我见过几位老朋友,就准备离开。”

尹泰达院长点点头,“需要我帮忙么?”

卡尔教授见对方连最基本的问题都给取消了,“不必,我会自己联系他们。”

“既然如此,我就不打扰卡尔教授了。”尹泰达院长说完,立刻起身告辞。

看着尹泰达的背影,卡尔教授感觉这位根本就不想与德国方面有什么接触。只是因为最基本的礼貌,朝鲜科学院院长才出面接待。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证明了这种感受,当卡尔教授联系旧相识之时,对方全部很礼貌的表示,自己欢迎卡尔教授到朝鲜,但是他们太忙,没办法接待。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既然朝鲜这边如此态度,卡尔教授只能选择乘飞机归国。在飞机上,卡尔教授虽然失望,却没生气。将此事进行一下地缘政治的分析,就能发现朝鲜这么选择也很合理。

卡尔教授在朝鲜的旧相识也是学者,虽然水平马马虎虎,称不上一流,却也不至于对世界一无所知。若是让这些人构建世界大战略,他们力有未逮,让这些人理解基本的国家往来,却不至于想不明白。

虽然朝鲜理论上要被中日两国进行为期10年的托管,现实中,中日两国在朝鲜都没有驻军,政权移交的非常顺利,实际上可以认为朝鲜已经恢复了政治上的独立。

朝鲜的经济已经被整合进了东亚联盟之内,尤其是东亚煤钢同盟的建立后,朝鲜的矿产得到非常有效的开发,朝鲜通过从中日两国贷款,在购买中日两国的设备,建起了朝鲜自己的冶金产业。作为一个经济上处于附属地位的国家,拒绝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是明智的选择。

从民族情感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上只有中国为朝鲜的国家独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其他国家即便谈不上是朝鲜的敌人,也绝不是友好国家。朝鲜没兴趣与德国勾勾搭搭,也没有理由与德国拉近关系。既然中国已经降低了与德国的外交关系,朝鲜这么对待卡尔教授,已经算是非常有礼貌了。

搞清楚原因所在,却不能让卡尔教授感觉到任何开心,机舱内的噪音更令人不快。但是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回到了柏林,下了飞机之后,卡尔教授听到了熟悉的乡音,看到了到机场来迎接自己的妻儿们,欢喜之情油然而生。

家庭的欢乐很快驱散了所有不快的心情,回到家,卡尔教授的两个儿子就告诉父亲,他们已经进入德国政府工作,这让卡尔教授感觉很开心。不过作为父亲,作为一名学者,卡尔教授还是板着脸,对儿子们提出了要求,“对待工作,要抱着诚恳的态度。决不能认为有所仰仗,就可以怠惰。你们的个人价值,是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基础上得以体现……”

儿子们听的很认真的模样,至于这话是不是真的被听进去了,卡尔教授也不是很有信心。他见过很多人,其中有不少极为优秀的学者。这些顶尖学者们无一例外都有着强大的内生动力,与这些人相比,自己的儿子们不过是很普通的受过教育的人而已。

不管儿子们如何,作为父亲,非得这么教育他们不可。等谈完这些,卡尔教授家的晚餐才正式开始。卡尔教授的夫人有些高兴的告诉卡尔教授,夫人的家人已经得到了荣誉雅利安人的证书,有了这个证书,至少保住了工作。

卡尔教授有军校与大学的受教育经验,在两种教育机构里都有不少朋友。听到夫人的讲述中不经意提及的纳粹政府开始对教育体系进行清洗,心中有些遗憾。但是卡尔教授认为这是没办法的事情,纳粹党的支持者们需要看到国家的改变。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犹太人并不等于犹太奸商,犹太奸商大多是德国上层的狗腿子。现在德国人民对痛苦生活的承受能力已经到了极限,此时非得找出“敌人”来承受人民的愤怒。学界里面并非人人都是真正的学者,基于利益的斗争十分激烈。纳粹党的行动会被那帮龌龊人利用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而且卡尔教授对自己也有很清晰的定位,成为德国科学院院长是因为希特勒个人的决定,因为这个职务,卡尔教授会遭到非常多的攻击。

“谨言慎行吧。”卡尔教授用他非常喜欢的中国成语提醒自己的妻儿们。

在家只休息了一天,卡尔教授就被希特勒召见。除了正式给与德国科学院院长的聘用证书之外,希特勒对于这一趟东亚之行很在意。卡尔教授也准备好了报告,希特勒听的很认真,尤其是听完卡尔教授对中国降低中德外交关系的分析后,先抬手让卡尔教授停下讲述,自己背着手走到了窗户边向外眺望。站了好一阵,希特勒才转头对卡尔教授说道:“教授,您认为中国对德国的判断,会对世界其他国家造成影响么?”

卡尔教授摇摇头,“顶尖地缘政治学大师的话,总是会在事后才被认同。抨击您会发动战争的人在几年前就这么讲,您认为世界其他国家相信么?”..

希特勒微微点头,心中那一点担忧也消散了不少。就如卡尔教授所说,指责希特勒会发动战争的人如过江之鲫,不可胜数。就在去年德国总统大选中,德共与德国社会党都在竞选中宣称,选择兴登堡就等于是选择希特勒,选择希特勒就是选择战争。

面对这样的抨击,希特勒当然大骂德共与德国社会党在胡说八道。私下里,希特勒对这两个政党领导者的优柔寡断十分不解,既然很清楚事情会这么发展,这两个政党依旧采取了议会斗争的模式,而不是果断的采取强硬手段。这不是自取灭亡么?

亲自取缔了德共,德国社会党等政党后,希特勒更坚信自己的理念。这个世界上充满了相信选举的废物,这些废物还洋洋自得的认为自己代表了民意,以为靠妥协与恐吓就能解决问题。当年的俾斯麦首相就看透了这些废物,坦率的宣称,“解决难题的手段并非在议会中毫无用处的辩论,而是靠铁与血!”

就过去十几年的国际变化来看,何锐无疑是俾斯麦一样出色的领袖。何锐并不恐吓其他国家,而是通过各种斗争手段赢得中国的利益。既然卡尔教授认为何锐对纳粹的看法并不能影响世界其他国家,希特勒也安心不少。毕竟,谁都希望有一位知己,但是谁都不喜欢自己的所有谋划都被其他人看的清楚透彻。

卡尔教授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分析当下的经济形势,当下最有活力,也愿意进行贸易的国家就是中国。但是德国却因为法国的关系很难与中国建立官方推动的全面经贸关系。反倒是美国因为国内经济局势的需要,有大量投资德国的需求。

希特勒早就听卡尔教授分析过这些,负责德国经济工作的沙赫特也做过同样的分析,卡尔教授不过是亲自去确认了一下而已。希特勒当下不缺为他分析局面的人,他缺乏的是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人。等卡尔教授讲述完,希特勒问道:“教授认为有什么办法解决么?”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卡尔教授当即答道:“我认为可以利用美国的投资,让一些德国企业到中国开厂。中国的市场需求非常大,对于高端技术的需求更大。我相信这样的投资能够在很短时间内获得丰厚的收益。”

希特勒愣了愣,没有立刻回答。他认同卡尔教授的学术能力,却从来不认为卡尔教授是一个经济学专家。思忖片刻,希特勒问道:“这是中国方面的要求?”

卡尔教授赶紧摇头,“不,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希特勒听完这话,又背着手站起身,来回走了几步,希特勒说道:“教授,现在德国需要建立一个尽可能不依赖世界金融的经济体系。您很清楚,世界的金融波动给德国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卡尔教授当然知道希特勒的担忧,纳粹党内部对外国资本也颇有抵触。导致德国当下困境的罪魁祸首中,凡尔赛和约的压榨是其中之一,魏玛政府那些不当人的政策是其中之一,美国资本同样是其中之一。

1924年,美国为了让德国经济能够运行,能够有钱偿还战争赔款,搞了一个杨格计划。大量美国资金涌入德国,使得德国经济快速恢复。1929年的美国经济危机使得美国抽回资金,德国经济一落千丈,陷入到当下悲惨的局面。纳粹党是在这次经济危机中掌握了权力,自然对于国际资本对德国经济的影响有着极高的警惕。

卡尔教授解释起自己的政策,“根据我对中国的观察,中国已经获得了重工业的技术,并且以令人赞叹的速度掌握了这些技术。中国也有丰富的劳动力,需要大量劳动力的轻工业企业同样发展的非常迅猛。以德国的工业发展经验,中国现在需要的是那些需要时间积累才能出现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能够为重工业与轻工业提供专用的设备,解决那些细节问题。德国在这些领域上有很大优势,而且德国经济危机中,这些企业受到的伤害又是最大的。”

希特勒能模模糊糊的理解卡尔教授讲述的内容,他不解的问道:“教授,您是从哪里得到的灵感呢?”

卡尔教授不得不据实以答:“这是我与日本平丰盛总统交谈时候得到的想法,日本工人工资不高,对华出口的产品靠廉价进行竞争。日本人口不到5000万,其产能有限。中国自己也有大量同类企业,使得日本工业品的利润率很低。日本发现能够有足够利润率的产业,就是方才我所介绍的那些产业。日本总统平丰盛教授希望德日能够在这个领域合作。我个人认为,与其和日本合作,不如直接由德国在中国进行投资。德国企业到中国投资的钱,可以利用美国的贷款。”

希特勒没想到卡尔教授这么一位地缘政治学家竟然提出了一个经济建议,由于希特勒自己也不是经济学的行家里手,得依靠德国经济饥学专家,便让卡尔教授把思路再整理一下,如果有需要的事情,就会请卡尔教授出面。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送走了卡尔教授,希特勒思索一阵,才派人去请沙赫特博士。里宾特洛甫已经从苏联回来,带回来了苏联愿意与德国进行贸易的共识,这让希特勒感有些讶异。德国魏玛政府就已经与苏联有不少合作,从经济到军事的都有。那种合作属于小规模合作,苏联方面始终没有提出一个全面经济合作的框架。以纳粹党对苏联的理解,他们认为苏联没有提合理的合作框架的能力。

里宾特洛甫带回来的口头协议,让沙赫特都很惊讶,希特勒也感觉很意外。沙皇俄国时代,俄国的工业发展模式是以俄国的关税或者矿产资源为抵押,一股脑的引进法国、德国、英国的技术。俄国自己并不具备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

这次的口头协议中,苏联明显不再是那个只能引进的国家,而是在一个工业体系的基础之上有所取舍的状态。希特勒与沙赫特都不太相信苏联拥有了这样的实力。但是里宾特洛甫却讲述了他亲眼所见的内容,并且认为苏联虽然不具备西欧与美国那样强大的工业实力,但当下的苏联已经不再是那个只会买工厂的俄国,这个共产主义国家不仅有着重工业实力,在轻工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紧张。

在里宾特洛甫的描述中,苏联普通人基本都有很得体的服装,有自行车,一部分苏联人甚至能够开的上摩托车与汽车。这种程度的确没办法与西欧国家相比,但是相较苏联中欧与东欧国家来说,苏联普通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处于优势。

对此,沙赫特明显表现出极大的不信任,虽然没有当面抨击里宾特洛甫夸大其词,沙赫特还是表示他会对此进行调查。按照时间来说,沙赫特的调查也已经改结束了。

很快,沙赫特到了总理办公室。光是从神色来看,这位学者有些沮丧,又有些兴奋。也没寒暄,沙赫特说道:“元首,我认为对苏联的销售工业品,可以换取比想象中要多很多的原材料,苏联的原材料产量超出我们的想象。”

希特勒按捺住心情,平静的问道:“沙赫特先生,苏联愿意廉价出口原材料价格?”

沙赫特连忙摇头,“不,苏联的原材料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差不多。元首,苏联能够稳定出口的原材料总量比财政部想象的要多很多。虽然我们并不能把德国的经济发展寄托在苏联的善意上,但是苏联的原材料产量的确可以帮助德国经济以更快的速发得到恢复。”

听了沙赫特的介绍,希特勒本能的就生出些抵触情绪,但沙赫特却越说越兴奋起来。在沙赫特的构想中,德国现阶段的利用的主要是以前奥匈帝国的国家,东欧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的传统贸易国家,努力开拓的则是南美洲国家,需要动用些手段开拓的市场是美国与英国。东亚与法国市场虽然在当下非常活跃,但是德国开拓的难度比较大。

苏联市场则是沙赫特原本不敢相信的市场,至少在当下,苏联市场的表现超出沙赫特的期待。铁矿、煤矿、石油、有色金属,苏联的土地上应有尽有。从沙俄时代,俄国人缺乏的事开发这些资源的能力。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在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德国并非不需要沙俄的原材料,但是沙俄那时候能够拿出手的是农产品,而不是原材料。当年俾斯麦对沙俄农产品制定了高关税,是出于保护容克的利益。如果沙俄出口的是铁矿,石油等原材料,俾斯麦只怕立刻就与沙俄签署贸易协议了。

沙赫特认为苏联对外宣传的“一国社会主义”是在吹牛,苏联公布的数字可靠性堪忧。但是里宾特洛甫与莫洛托夫会面后,原本就在魏玛政府中负责经济工作的沙赫特立刻派人与苏联进行了接洽,得到的消息很令人振奋。苏联经济部门给出了具体的贸易方案,表示矿石已经准备好了,只要德国把苏联需要的机械设备运到苏联,立刻就可以从苏联往回拉铁矿石。

德国当下正在进行大量基础建设,由于失去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德国的金属矿来源也被切断了。瑞典铁矿品味高,储量大,适合用在高品质的金属冶炼方面。苏联的铁矿石产量同样巨大,但是品味不高,倒是可以用在低品位的需求上。

现在德国最大的问题是失业,即便工业品利润不够高,只要交易量够大,就足以将德国经济从危机中拉出来。沙赫特决定赌一把,而且沙赫特提出的计划本就是在短期内解决眼前的问题,而不是什么长期计划。

听沙赫特说完,希特勒也不能完全确定事情到底会怎么发展,但是德国已经到了现在的地步,再糟糕也不会糟糕到哪里。而是希特勒与沙赫特与其他纳粹党人不同,他非常相信里宾特洛甫。而里宾特洛甫本人对苏联的评价很高。

既然沙赫特也如此肯定,希特勒当即表示,“沙赫特先生,请放手去做。”

得到希特勒的同意,沙赫特也放心很多。正准备告辞,沙赫特就听希特勒慢悠悠的讲述了对中国扩大投资规模的看法。最初几句话,沙赫特还以为希特勒不过是说些场面话,等希特勒把大概思路提出来之后,沙赫特心中有些狂喜。但沙赫特此时也没有完全信赖希特勒,便按捺住心情,尽可能平静的听完希特勒的讲述。

等希特勒讲完,沙赫特还是不愿意立刻表态。不是因为沙赫特不同意,而是沙赫特不敢相信希特勒这个“波西米亚下士”对于经济细节的理解能到这样的程度。

工业是个复杂的体系,但是工业的原理很简单。科学家对于世界的规律提出解释,工程师们根据需求,使用这些原理制造设备,来完成市场需求。科学家们不断加深对于设备规律的理解,工程师则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改进,实现技术迭代。

老牌工业国家有着漫长的工业发展时间,优秀的经济学家可以根据经验来判断,现阶段往哪里投资可以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沙赫特很认同希特勒讲述的内容,虽然苏联与的德国陆地之间只隔着波兰与波罗的海国家,但是沙赫特对于苏联经济的了解甚至不如对中国经济的了解。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在亚洲国际法庭建时,何锐政府就邀请了大量欧洲法学专家。审判完了澳新军团,亚洲国际法庭并没有撤销,反倒继续为世界各国人权问题提供法律服务。加上中国之后与世界各国开展了大量经贸与政治的交流,很多德国法学家就留在中国从事法律行业。其中就有不少沙赫特的老朋友。

从这些老朋友的书信往来,以及这些人从中国回德国探亲时候的会面中,沙赫特对中国经济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这也是沙赫特借鉴了不少中国经济发展经验,用在德国经济发展计划中。

现在的中国很令人意外的在科学领域方面发展迅猛,也不令人意外但是令人钦佩的在技术领域获得了长足进步。这两者分别是高端与低端。

何锐政府强调“电气革命”,这些领域正是德国最先发展的领域。所以沙赫特认为,中国在长期工业积累所产生的“中端领域”落后于世界,并非中国不努力,也非中华民族不行,仅仅是因为发展的时间不够久。假以时日,中国一定能够发展起来。

如果德国能够在这些领域与中国合作,两国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法国虽然在这些领域有政治上的优势,但是法国现在经济过于火热,法郎十分坚挺,导致了工业品价格提升。德国现在在意的是有没有市场,为了尽快走出经济危机,德国并不追求赚到和法国一样多的钱。

但这种事情绝非希特勒能够完全理解的内容,连沙赫特自己也不太确定现在应该派谁负责这件事。沉默中,就听希特勒说道:“沙赫特先生,我希望看到一个关于此事的报告。”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