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0TXT > 科幻 > 文明破晓 > 第695章 慕尼黑会议(四)

法国与英国很近,在巴黎就可以买到英国泰晤士报,在报纸头版照片中的张伯伦站在飞机上舷梯上,手里挥舞着一张纸。新闻中记载,张伯伦在机场对那些欢迎他的政府要员和社会名流们说道:“我的好朋友,这是我们的时代的和平!”

李润石快速翻看报纸,就见报纸上已经没几篇关于中国的新闻。吹嘘张伯伦政策的报道也绝口不提捷克斯洛伐克发生了什么。

根据中国的情报,李润石离开慕尼黑的几个小时后,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就在英法德意的逼迫下签署了慕尼黑协议。第二天,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在国内公开宣布消息,并且宣布结束总动员。边境防线内带着悲愤心情准备誓死保卫祖国的捷克斯洛伐克民众心态崩了,很多人直接扔下武器就脱离了军队。捷克正规军也没好到哪里,不少军人当即表示自己要退役,甚至不少直接当了逃兵。

在协议签署后的第四天,也就是昨天,德军已经进入苏台德地区,沿途上竟然连一个捷克士兵都没遇到。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中国政府则全力支持李润石,在捷克政府宣布接受慕尼黑协议之后,中国政府宣布,“由于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放弃了抵抗,中国政府之前宣布的对捷克斯洛伐克提供援助的承诺就此废除。”

参与瓜分捷克斯洛伐克的波兰军、匈牙利军,都完成了事先确定好的占领行动,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登时缩小了一大圈。

当李润石的车停在法国商会门前,李润石收起报纸,走出车子。法国商会的代表已经等在门口,见李润石到来,商会会长立刻上前与李润石握手拥抱,热情的说道:“总理先生,商会的代表们已经在等着您。”

法国商会是这些年中对中国政府提出最多诉讼的法国民间,却也是与中国最友好的法国民间组织。不管是友好或者提出诉讼,商人们的目的都是赚钱,采用的都是让利益最大化的手段。

此次法国政府好像被中国政府的反应吓到了,暂时没有与李润石互动。李润石也没接到必须与法国政府互动的命令,倒是接受了向法国商界、学界阐述中国观点的命令。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李润石接连在法国商会,巴黎大学、马赛大学进行了交流。等李润石离开后,只有法国商报上又发表了几篇关于中国此次激烈外交反应的文章。更多的新闻是关于法国股票因为和平消息大涨的消息。

看似事情就这么结束了,欧洲处于和平降临的欢喜。经历了此事的欧洲民众大多对中国留下了很坏的印象,尤其是在外交领域,从38年9月慕尼黑会议结束后,到1939年2月,欧洲各国基本没有邀请中国使领馆人员参加本国的公开活动。

但是1939年1月底,英法的军费预算都出来了。英国军费预算高达30亿英镑,折合美元120亿。法国军费300亿法郎,折合美元70亿左右。英法两国政府不管嘴上怎么说和平已经降临,身体的反应相当诚实。

不仅是军费增加,装备更换,英法两国更是坚持去年的设备更新计划。英国又追加了20亿英镑的投资,对英国老旧落后的规模企业进行设备更新的扶持。

法国在军备方面不遑多让。虽然内阁更替如走马灯,虽然法国各个党派都不想打仗,但法国在战争准备上没有任何松懈,包括战时生产的总动员体系也进行了调整。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于是,仿佛冻结的中法关系突然就恢复到了热络的局面。此时的美国正在执行高关税,法国不想从美国进口机械设备,更不可能从德国进口设备。英国因为进行设备更新,生产出来的机床在短期内还不够英国自己使用。

2月14日,情人节那天。法国费加罗报刊登了一条消息,法国四十几家企业联合起来在中国采购的6000多台普通车床已经启程,将在1个月内抵达法国港口。

这消息一出,法国震动。虽然普通机床在法国并非不得了的机械设备,但是从中国进口普通机床让大多数法国人感觉好像不对劲。法国人的普遍看法是,法国的机床制造业竟然满足不了法国本土机床生产么?

法国报纸开始跟踪这条颇有热度的新闻,很快就有其他报纸爆料,从1936年开始,就有法国企业开始从中国进口机床。而且进口的机床并非是“普通机床”,而是具备一定精密度的机床。根据业内人士传出的消息,中国生产的有一定精密度的机床,价格是法国的60%。这个价格几乎是法国普通机床的价格,在过去3年中,法国企业已经悄无声息的进口了上万台中国机床。

由于中法之间的关系,法国普通人对于此事更多的是讶异,倒是不怎么反感。令法国惊讶的是,中国这个弱国居然不知不觉间就拥有这样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

没等此事全面发酵,1939年3月14日,在德国策动下,斯洛伐克宣布独立。当天晚上,希特勒将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哈查召至柏林,于次日(15日)凌晨通知他,德国将出兵占领捷克,将其变为“保护国”。在德国威逼利诱下,哈查在柏林接受投降条件,并随即成为傀儡政权“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的总统。

这下,已经没人讨论法国从中国购买机床的事情。英法两国政府全部被这个消息给震惊,英国首相张伯伦立刻致电希特勒,要求希特勒对此进行解释。

希特勒当即回电,表示德国并没有兼并捷克,而是成为捷克的保护国,所以希特勒无法理解张伯伦首相的震惊。德国成为捷克的保护国,对当下的欧洲局势有利。从此,中欧问题得到了解决。

张伯伦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向议会解释此事,因为他告诉过议会,希特勒保证“绝不会多要一个捷克人”。这明显是骗局,却让张伯伦无法给出解决办法的骗局。

法国政府随便表示了反对,但是慕尼黑协议执行后,法国在波兰以及匈牙利的影响力土崩瓦解。现在的波兰政府已经成为了亲英的政府,匈牙利国内的亲纳粹政党上台,隐隐然站到了法国的对立面上。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还没等英法两国之间就此事协商出一个结果,3月17日,西班牙的弗朗哥叛军占领了西班牙全境,25万共和派越过边境进入法国。法国将25万人解除武装,暂时作为难民安置。更早的1938年9月,国际纵队已经离开了西班牙。

现在,法国突然发现,自己周边的德国、意大利、西班牙都是法西斯国家。法国转瞬就陷入了非常不利的局面。

这下,法国民众开始慌了。为了紧急备战,法国各个企业开始大规模向中国机械厂下订单,甚至直接购买中国使用不到两年的设备,装船运往法国,力求在短时间内提升法国制造业的生产能力。

法国总理达拉第到了英国,与英国首相张伯伦商议后,派遣两国外交人员共同前往苏联,与苏联政府讨论欧洲局势。

在德国,希特勒要求德军提供最新的数据。这次兼并捷克,只有一位捷克连长率领部队进行了微弱的抵抗,其他捷克军队完全放弃了抵抗。所以德国搬空了捷克的武器装备库存,光是步枪就运走了150万支。现在德国国防军规模扩大到了近300万,从捷克获得的武器装备足以武装半支德国国防军。

原本德国国防军认为得到1940年才能拥有全面的战争能力,来自捷克的这些武器装备,包括大量坦克,都可以为德国国防军所用,德国国防军已经具备了进行百万级别兵力作战的实力。

此时国防军内部的反战派内部全面瓦解,因为慕尼黑会议以及吞并捷克的成功,这些之前的反战派开始认为,德国可以打赢接下来的战争。这批人也开始全面投入到发动战争的行列内。

德国总参谋部根据最新消息认为,数万台中国机床将在1939年6月全部抵达法国,法国也可以利用中国的生产能力快速提升军工生产力。最晚到1940年6月,法国有可能完成对法军的轻武器,以及轻型火炮的更新。

此时,波兰总统贝可勒尔前来柏林与希特勒会晤。贝可勒尔拒绝了希特勒在193,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在毕苏斯基死后,波兰政府内分为总统、外长、军事长官三股势力。波兰认为,若加入了德国为首的军事联盟将会沦落为一个卫星国,甚至最终其国家地位将受到威胁,如同捷克一样被德国所吞并,因此贝可勒尔拒绝其提议,波兰外交部与军事领导人的看法也走向一致,

既然波兰不愿意加入纳粹阵营,希特勒立刻命令军方拟定入侵波兰的计划“白色方案”。方案早就开始做了,希特勒提出的第二天,方案就送到了希特勒的面前。希特勒在1939年4月3日予以批准。自此,纳粹德国开始了战争的准备。

除了中国的造舰计划之外,罗斯福总统对于最近大部分世界局势都很满意。当国务卿赫尔到了罗斯福这里,罗斯福甚至语气轻松的问道:“听说有人认为何锐在慕尼黑采取的行动是一个天才的商业策划?”

国务卿赫尔的神色严肃的答道:“总统先生,我原本认为何锐先生希望推动战争爆发,从慕尼黑会议上中国的代表行动来看,何锐先生是真的想阻止战争爆发,他的举动真令我意外。”

罗斯福深以为然的点点头,这次慕尼黑会议召开的时候,法国邀请中国一起参加,英国则邀请美国参加。罗斯福恨不得欧洲立刻打起来,哪里肯来参加。只是在事后不疼不痒的表示,美国不愿意看到慕尼黑会议的结果。却也顺水推舟的承认了慕尼黑会议。

反观中国,自始至终都没有承认慕尼黑会议的结果,当欧洲局势快速恶化后,至少一部分短期内对何如有着恶评的欧洲民众开始转而认为何锐的确是一个有格局的领导者。

罗斯福忍不住问道:“赫尔,你认为欧洲人最终会选择获得来自中国的支援么?”

国务卿赫尔稍一思索,便摇摇头,“总统先生,我认为欧洲还是会选择获得美国的支援。”..

罗斯福正想询问国务卿赫尔,欧洲会不会将所有希望都放在美国身上,或者说,欧洲会将多大的期待放在美国身上。赫尔已经继续说道:“总统先生,何锐先生在欧洲的影响力远比表面上看到的要大得多。”

罗斯福从年轻时代开始,就没参与过美国对外事务,残废之后更没有,所以罗斯福问道:“赫尔,能说的更详细么?”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赫尔作为国务卿,主管美国外交,与欧洲大部分外交家和相当一部分政治家打过交道。他不清楚罗斯福总统是否研究过何锐在全球的影响力,但是认为现在必须向罗斯福总统讲述此事。

“总统先生,何锐从1916年开始出现在国际舞台上,欧洲大战时期已经在协约国有了点名声。从那时候开始,欧洲报纸上总是会有与何锐有关的新闻。在过去20多年里,欧洲领导欧洲大战的老一辈们纷纷凋零,战后的这些政治家起起伏伏。加上何锐很大一部分注意力都在写书上,35岁以下的欧洲人对于何锐的熟悉度甚至超过了对他们本国的大部分领导人。”

罗斯福愣了愣,他认为何锐的影响力源自于中日战争,中英战争,中法经济合作。这些大事件的确对英法荷兰三国造成的影响最大,这三国里1亿的核心人口实实在在受到了冲击,甚至因为何锐而让他们的人生受到了影响。

赫尔作为国务卿,他的视角超过这个范畴,甚至有点进入了思想领域。这让罗斯福感觉到一种隐隐的不安。

国务卿赫尔则继续解释,“在之前的欧洲,提到东方,他们想到的是俄国、土耳其。现在的欧洲,提到东方,他们中的很多人会想到何锐。何锐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洲对于地缘政治的看法。远东已经不再是世界的边缘,而是整个世界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说到这里,赫尔苦笑了一下,“总统先生,您知道么。现在如果问一个普通法国人,何锐是个什么样的人。那个法国人很可能会告诉您,何锐是一个娶了两个老婆的中国皇帝。”

罗斯福一时搞不明白赫尔是什么意思,这种时候把何锐的生活拿出来说是件毫无意义的事情。何锐娶了两个老婆的事情不是秘密,甚至连中国新颁布的婚姻法,固定了一夫一妻,也不是秘密。至于何锐娶了两个老婆这件事本身,在世界上层也不是问题。欧美上层人物,哪一个不是事实上的三妻四妾。就以罗斯福本人来说,他就有好几个情人,连罗斯福夫人对这些情人都非常清楚。只是出于面子,不愿意和罗斯福闹翻而已。

在华盛顿内,大家都知道罗斯福非常惹女人青睐。那些朋友和熟人,也都有自己的情人。

至于何锐在欧洲人心目中是个中国皇帝,并不能显示欧洲人的无知。因为大票的美国人也认为何锐是中国皇帝,最搞笑的事情,即便知道中国已经是共和国,很多美国人也坚持认为,何锐本人依旧是中国的皇帝。在美国,这不稀奇。不少美国乡下农民还觉得美国总统华盛顿当过美国国王呢!

赫尔看到罗斯福一言不发的看着自己,就知道罗斯福并不知道这话里面的含义。赫尔问道:“总统先生,随便找一个法国普通人,他就知道何锐是中国的领导者。但是这个人并不知道美国的总统是谁。”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罗斯福的脸色登时阴沉下来,这并非是因为感到自己的风头被何锐压制而不高兴。罗斯福此时开始明白赫尔前面所说的关于何锐在欧洲的影响力远比看到的大,是什么意思。

普通法国人别说不知道美国总统是谁,只怕普通的法国人连本国总统是谁都不很清楚。更不用说那走马灯一样更换的内阁成员。而法国人不仅知道何锐是中国的领导人,连何锐有两个老婆的事情都知道,足以证明何锐的影响力大到什么地步。

至于赫尔强调的何锐在思想领域的影响,那是靠着一本本的书,一篇篇的文章积累起来的。罗斯福自己都看过何锐写过的几本书,并且颇为欣赏。反观罗斯福很想利用的希特勒,虽然希特勒的那本《我的奋斗》十分出名,罗斯福自己买了,却根本没拿起过,就更不用说看。

“……赫尔,现在对欧洲宣传我,时间是不是太晚了?”罗斯福问。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