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0TXT > 科幻 > 文明破晓 > 第830章 全球沸腾的年代(八)

战争进行到了第3天,苏联西方面军的噩耗接连传来,好几个集团军遭到了德军合围。突袭带给苏联红军的最大震撼并非是突袭的时间,而是同时进攻苏联领土的德军数量之多和配合之紧密。

在苏联红军的各种沙盘推演中,德军的进攻人数大概是200万左右,苏联红军即便在战斗中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至少可以阻挡住德军的进攻。但是战争爆发后,德军的兵力远比苏联红军想的更多。

当苏联红军使用了比计划中数量更大装备更多的兵力对德军突进兵力进行反击的时候,却发现突进兵力的数量与装备超过了实施反击的苏联红军。反击部队面对优势敌军,被1波打垮。

更糟糕的是苏联红军的空军在实战中的表现远不如计划,不管派上去多少空军部队,德军依旧牢牢的掌握着制空权。每1次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凄厉的呼啸声过后,就会有苏联坦克被击毁。占据了空中优势的德军对苏联的装甲集群,后勤仓库进行了猛烈攻击。使得前线的苏联红军的装甲兵出击就等于送死。

斯大林接到这些报告的时候,整个人都陷入了暴怒的情况。除了勒令前线1定要顶住之外,斯大林暂时没有了其他命令。

苏德战争进行到第7天,苏联西方面军向斯大林提交了报告,请求撤退。

克里姆林宫里,斯大林怒吼起来,“告诉巴甫洛夫,如果他不能坚持住,就让他死去吧!”

基洛夫这几天1直尝试从苏联红军那边得到关于之前的西部防线的确切消息。但是基洛夫不敢明目张胆的去打听情报,他顶多是未来的苏共领导人,现在的苏共领导人是斯大林。基洛夫要做的是执行斯大林的命令,完成斯大林的安排。从政治上讲,基洛夫如果提出与斯大林不同的看法,就会构成苏共内部的分裂。

但局面到了现在,基洛夫认为战争的进度已经脱离了斯大林的设想,反倒与何锐之前派人向斯大林描述的发展方向告诉类似。基洛夫认为自己或许应该告诉斯大林这样的情况,可看着斯大林那暴烈的举止,基洛夫对自己的劝阻完全没有信心。

战争进行到了第9天,西方面军1半以上的部队已经被德军包围,有两个集团军已经基本被歼灭,集团军司令部请求突围。

更可怕的是,根据侦查情报,德军已经对坚持要和德军顶牛的西方面军进行了大包围。增援部队的确赶往前线,但是基洛夫感觉到战局或许真的已经到了不得不考虑撤退的时候。在这9天里,苏联红军不可谓不英勇,在很多战场上与德军之间爆发了可歌可泣的血战。

德军并没有因为在某几个战场上受阻,就与苏联红军顶牛。而是继续选择了自己的节奏,不断地发动突破战术,对1个个坚守阵地的苏联红军作战单位进行了包围。

5月30日,斯大林刚在办公室里睡醒,秘书进来说道:“总书记,基洛夫同志请求与您谈1下战况。”

斯大林只觉得精疲力竭,勉力挥手说道:“让他来。”

秘书出去片刻后,基洛夫就进了斯大林的办公室。不等斯大林开口,基洛夫就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斯大林最初的时候还因为刚睡醒,情绪波动不大。但是越听越气,尤其是当基洛夫说出,可以考虑在之前的西部防线上进行准备,让部队逐次撤退,退到有比较完备防线的西部战线上,借助防线进行防御。斯大林终于怒吼起来,“红军决不能撤退!必须战斗到底,打垮德军!”

基洛夫知道现在的斯大林是不可能接受撤退的建议,因为现阶段红军只是遭到了沉重的损失,并没有被击溃。但这就是所谓的战略判断,按照何锐的判断,苏联红军在苏德边境线内200公里的地区,梯次布置拦截兵力,通过层层拦截消耗德军进攻的节奏。

在德军进攻的时候,苏军针对性的进行反击。其目的也不是歼灭德军,而是通过反击行动来迟滞德军进攻的节奏,让德军不能势如破竹的长驱直入。

经过层层迟滞,当德军的后勤补给线拉长,进入苏联的坚固防线。苏联红军就可以利用广袤国土的优势,对德军的薄弱处发动进攻。从而调动德军,不断消耗德军,利用苏联人力和军事装备产能的优势最终耗光德军,最终通过反击彻底摧毁德军。

现阶段,斯大林却如同面对红布的公牛般,指挥苏联红军与德军对攻,与德军顶牛。但是作战区域距离波兰太近,虽然德军遭到了很大损失,但是苏联红军的损失更大。

此时,基洛夫鼓起所有勇气,对斯大林说道:“总书记,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其他战略呢?如果您反对的话,我以后会坚定不移的执行您的命令。如果您愿意考虑通过其他战略击败德军的话,我们再讨论其他战略。可以么?”

基洛夫发言的严肃性让斯大林情绪稍微安定了1些。他点点头,“可以讨论1下。”

见斯大林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基洛夫才讲述起自己的看法。最初的时候斯大林也没有激烈反对,但是随着讨论进入更实质性的阶段,也就是苏联不得不暂时放弃1些国土,以空间换时间,斯大林的神色先是不快,很快又暴怒起来,他怒吼道:“基洛夫,这不可能,这绝不可能。苏联的土地是用来击败敌人的,而不是用来让苏联红军撤退的!而且你告诉我,你准备退到哪里?如果战况继续不利下去,难道我们要继续后退么?你到底准备撤退到哪里为止!”

基洛夫没有再坚持己见。他此时确定斯大林的底线,那就是决不能在有可能赢的时候选择撤退。哪怕这种胜利的可能已经微乎其微,斯大林也要坚持下去。在何锐的战略判断中,苏联根本没有可能在边境线上击败德军。所以基洛夫放弃说服斯大林的努力,因为斯大林的这种底线与何锐提出的战略有着根本性的对立。身为政治局委员的基洛夫,既然选择了坚定的支持斯大林,就没有否定斯大林想法的任何选择。

“总书记,我将竭尽全力执行您的安排。”基洛夫心情沉重的答道。

见到基洛夫服软,斯大林的怒气也消散了不少,他语气沉重的问道:“基洛夫,你是不是认为红军无法击败德军。”

基洛夫当即表示否定,“不,我认为胜利必然属于我们!”

“那么你是不是认为,我们在边境上无法击败德军?”斯大林又问道。

基洛夫这次说不出话来。从个人期望来说,基洛夫当然期待苏联红军能够在边境砍瓜切菜的解决德军。可当下面对的是现实,并非个人期待。基洛夫认为自己不懂军事,没办法做出判断。

眼见斯大林盯着自己,基洛夫只能答道:“总书记,我认为红军领导层才能回答这个问题。”

斯大林对这个回答有点意外,他最初认为基洛夫会坚持己见。既然基洛夫放弃了他的坚持,斯大林也没有再强硬下去,他对基洛夫说道:“基洛夫,你去1趟中亚,看看那边的工厂生产情况如何。”

基洛夫并不觉得这是发配,他立刻答道:“总书记,我现在就准备出发。”

看着基洛夫的背影,斯大林心中念头复杂。此时让基洛夫去乌拉尔山以东的工业区,的确是剥夺了基洛夫在中央的发言权。不过此时能让斯大林放心的人选中,基洛夫是最佳人选。如果是其他人,斯大林也不清楚那些人能搞出些啥来。而基洛夫去乌拉尔山以东的工业区,靠着他的地位与影响力,的确可以解决不少问题。

5月31日,西方面军在边境交战进程中,坚守既设阵地,实施反冲击和反突击,以阻止德国法西斯军队向苏境纵深推进。但是,在德军优势兵力突击下是真的顶不住了。西方面军司令部强烈向斯大林提出撤退请求。本以为斯大林会拒绝,却没想到斯大林竟然有条件的同意了。

这个条件就是西方军可以放弃明斯克和明斯克筑垒地域,但是西方面军必须在明斯克以西继续抵抗,不能继续撤退。

西方面军只觉得如蒙大赦,立刻执行了撤退命令。就在德军对西方面军的包围完成之前,西方面军向北方撤退。在撤退过程中,挡住了包抄后路的德军,确保了西方面军撤退的通道。

在德国这边,希特勒得知德军没能围歼苏联西方面军的报告,确忍住了愤怒的爆发。战争打到现在,前线战况的确令希特勒感受到了苏联的实力。德军的装备已经得到了提升,但是面对苏联的t34坦克,德国4号坦克的50毫米炮顶多能从侧后方击穿苏联t34坦克的装甲。只有装备了75炮的虎式坦克才能勉强击穿t34坦克的正面装甲。

而且苏联红军还有kv重型坦克。这种坦克的装甲之厚,超出想象。在巴巴罗萨计划发动后的第2天,kv坦克即在立陶宛境内和德军坦克发生激战。德军为了解决这1辆kv2坦克,损失了6辆卡车,12门火炮,4辆坦克,1门88毫米炮。

当德军认为kv2坦克已经完蛋,前去检查战果的时候,发现6枚88毫米炮弹只有2枚击穿了kv2的装甲,另外确认到7个很浅的凹坑,这是50毫米炮弹留下的,而37毫米炮弹连1个坑都没有留下。正当德军检查完毕登上kv-2时,坦克炮塔开始旋转。结果德国兵不得不跟着炮塔1起跑,以免被机枪射中。最后,德军工兵撬开了kv-2炮塔舱盖,投入几个手榴弹杀死了乘员,才结束战斗

虽然事后德军的报告中认为,kv重型坦克机动性极差,并不适合野战。希特勒也认同这个看法,但是苏联在坦克生产上的优势令希特勒心情变得很糟糕,苏联在未来可以生产出更强的坦克投入战争。德军的优势完全有可能会被苏联1点点的消磨干净。

但好消息也不是没有。海德里希以惊人的组织能力,派遣了大量劳工与技术工人,开始接管苏联占领的波兰境内的铁路,开始全面修复。经过10天的工作,竟然修复了200多公里的铁路,让1部分运输物资的火车能够开到德军的后方阵地附近,德军的卡车顺利的将物资运送到前线。

而且美国方面已经在对苏联宣战方面放松了1些,美国国务卿赫尔表示,如果德国能够拿出足够的证据,美国的确可以考虑根据情况,决定对苏联开战。

在这件事上,希特勒觉得美国看到了亚洲联军对外发表的公告,认为苏联完全有可能加入亚洲联军。到了那个时候,美国必须对苏联宣战。1旦美国对苏联宣战,就意味着苏联再没有可能与美国联手改变世界秩序。德国解决了欧洲的战略危机。如果美国对苏联宣战,德国就可以要求获得更多的美国技术,加快两国合作。

何锐的看法与希特勒差不多。美国国内反苏势力本就强烈,即便是罗斯福也没办法立刻扭转。反正何锐已经在战争爆发前对苏联提出了建议,此时苏联国内肯定不会感激何锐。但是苏联国内会很严肃的考虑加入亚洲同盟的可能。因为这件事能够证明中国对苏联的友好态度,降低苏联国内民族主义者对中国的担忧。

当然,苏联也可以选择单独与法西斯集团作战。如果苏联这么选择,并且真的能做到的话,何锐也乐见这样的局面。苏联自己顶住了,中国就不用花费巨资去支援苏联。这些钱可都是通过中国人民的辛苦劳动赋予的价值,能少花些自然更好。

此时何锐更多的注意力都放在印度洋周边。何锐提出的世界新秩序中,其贸易基础是中国元并不实行金本位。中国元只是1张纸,或者是1些记账上的数字。给与纸张或者数字赋值的是各国人民的劳动。

在战前的经济危机时期,中国最强劲的生产部门是造船业。造船业拉动了1系列的产业,维持了数百万的就业岗位,同样制造出了数千万吨吨位的船舶。之前那些船舶让中国国内航线彻底饱和,战争1开始,这些船立刻不够用了。

赶走了外国殖民者后,中国商船立刻替代了殖民者的船队,开始了中国与各个获得解放的殖民地贸易。无缝衔接的商业贸易的确稳定了殖民地的经济,让政治改革有了基础。但是这也改变了中国国内的产业结构。譬如,中国国内的黄麻生产业就遭到了灭顶之灾。

印度地区以及孟加拉地区的黄麻品质好,产量大。中国吃下了原本卖向欧洲的印度黄麻后,国内黄麻生产就滞销了。好在中国国内纺织业已经崛起,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布匹需求。印度地区与孟加拉黄麻的输入,只是影响到了几十万继续种植黄麻的中国农民的副业。还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好的影响也很多,英国已经逼迫印度种植长绒棉。中国大量进口印度棉花,让中美之间中断的长绒棉贸易导致的棉花不足问题得到了解决。

印度地区以及获得独立的地区,有着太多太多的产业,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单1市场,必须向这些地区放开。同样,中国本就产业链完善,也通过充分满足这些国家与地区的需求,让中国获得了广大的市场。

这不是以战养战,而是共同富裕。何锐之所以敢同时挑战欧美,就是因为何锐相信这个经济圈可以产生出足够的资源来维持战争。至于欧洲那个鬼地方,就交给世界人民解放军去解放吧。

经济的巨大力量可不是个人的意志能够左右的。从新秩序中受益的并非只有中国,日本通过与中国的合作,从大宗商品市场获得了远比战前更廉价更稳定的原材料,通过输出商品与0组件,让日本企业生产的远超战前产量的商品都能卖出去。日本早在第1次世界大战中就享受过这样的景气,此时更是轻车熟路。

即便日本人不知道这当中的原理,他们也能从自己按揭买到的楼房,从自己每月拿到的更高的薪水,以及市场上丰富的商品中感受到日本享受的现实。前线的日本军人接到的家信中,家人虽然也担忧从军亲人的生命安全。但是这些穷惯了的日本人都鼓励自己的亲人,请1定要打胜仗。

所以夏威夷群岛的战争虽然残酷无比,但是日军的士气依旧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上。尤其是日军的伤亡比美军少,这就让日军相信胜利必然属于日本。

自从重型轰炸机可以直接从更远的机场起飞,攻击夏威夷群岛后,日军的前线机场全都起降战斗机。美军的压力骤增。更糟糕的是,日军已经在中途岛之外的5个小岛上建成了临时机场。自此,整个夏威夷群岛上的所有岛屿都开始遭到日军的攻击。

到了6月6日,美军在夏威夷终于扛不住了。在这1天,日军1举在6个小岛上建成了临时跑道,让能够起降战斗机的小岛数量达到了11个。日本空军的重型轰炸机此时已经不再主要执行轰炸任务,而是执行空投任务。消耗10吨航空煤油,并且消耗飞机的飞行寿命,只为给前线岛屿投放10吨航空燃油。这种日本以前想都不会想的事情,在当下变成了现实。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口多闻则命令联合舰队向北部移动,准备与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航母主力进行决战。

与此同时,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也确定,日本正在猛烈攻击夏威夷群岛最靠西的可爱岛,明显准备夺取可爱岛。1旦可爱岛被日本夺走,日本就可以在可爱岛上布置大量兵力。这些兵力并非只有空军,还有大量6军。自此,夏威夷群岛的美军就会从优势变为劣势。为了阻止日军成功夺取可爱岛,美国航母编队也在向夏威夷群岛北部移动。

航母编队司令尼米兹上将很清楚,接下来美日两国的航母将进行1场规模空前的大战。谁能赢得这场大战,谁就能在接下来的1段时间内赢得优势。

不过尼米兹上将内心很悲观。因为1旦太平洋舰队的航母编队在夏威夷方面损失惨重,中国航母编队1定会立刻赶往夏威夷,投入下1场大战。那时候美军航母编队若是想赢,只有在这场大海战中以极小的代价彻底击败日本航母编队。这种事情么……只能恳求上帝了。

6月10日,美国航母编队中的每1艘军舰都进行了祈祷。美国海军专门运送了清教徒的牧师,基督教徒的主教,还有其他宗教的神职人员主持宗教仪式。与之相对的,日本海军内部也进行了日本的战前仪式。

美国那边请来的神职人员以他们这1生中前所未有的虔诚,主持了宗教仪式。神职人员代表了教会,向神明祈求胜利,向敌人发出诅咒。并且向美国官兵们保证,如果他们战死,会立刻进入天堂。

在这日本这边,所有舰队成员都接到了家里从各种民间宗教场所请来的小物件。还有家人亲自缝制的百福衣,以及写了武运长久的头带。

6月10下午,美日双方都发现了对方舰队的踪迹。

6月11日清晨4点28分,双方的舰载机脱离了甲板,在空中完成了编队,向着对方的航母所在地杀去。

战争大多数都是在双方默认的战场上开打的,此时美日双方都知道,这1仗没有避免的可能。打完这1仗,太平洋战争就将掀开新的1页。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